江苏高等学校协同创新计划简报2014年第3期(总第3期)

发布者:田国华 浏览次数:26

江苏高等学校协同创新计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4416

本 期 主 题

● 南京师范大学召开基础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推进会 

● 南京中医药大学多举措全力推进中药资源产业化过程协同创新中心建设 

● 南京邮电大学牵头的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协同创新中心明确2014年五大任务

南京师范大学召开基础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推进会

   3月1日,由南京师范大学牵头的基础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协同创新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建设推进会在南京师范大学召开。南京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田立新教授出席会议并讲话。江苏省教育学会会长杨九俊出席会议,并就中心研究工作发表了建议和意见。南京大学、浙江大学、苏州大学、扬州大学、江苏师范大学、江苏教育科学研究院、南京市教育局、常州市教育局等协同单位的专兼职研究人员参加了会议。会议分为专家组会议、全体研究人员大会和项目组分组讨论三个部分。

  在专家组会议上,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田立新对中心2013年的工作给予了肯定,对2014年的项目推进工作提出了要求,他希望基础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协同创新中心继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强中心常规制度建设,推进项目的实质性研究和实体化运行;希望协同创新中心不断强化问题意识,突出协同研究,争取在基础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中取得突破性进展。

  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顾建军教授总结了中心2013年研究工作,汇报了2014年的研究思路、研究任务和绩效目标。与会专家围绕中心的研究目标、研究任务、研究思路及协同单位间的协同方式等内容进行了深入讨论。

  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首席专家吴康宁教授就2014年研究工作情况,围绕“基础教育人才培养”、“协同研究”和“创新”三个关键词,对中心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建议。他指出,基础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应该是既治标又治本、既立足当下又服务未来模式,是教育理论与实践工作者和教育决策者都认可的模式;基础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协同研究应当是实质性、联通式和互动式的协同;基础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应当是有灵魂的创新、接地气的创新和具有国际情怀的创新。他希望协同创新中心的专兼职研究人员深入开展协同研究,不断创新研究成果。

南京中医药大学多举措全力推进

中药资源产业化过程协同创新中心建设

  南京中医药大学认真贯彻落实省高校协同创新工作座谈会精神,加大力度推进中药资源产业化过程协同创新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建设和发展,创新思路,出台了一系列管理办法和人才培养方案,为今后中心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一、加强政产学研合作,推动产业和地方经济转型升级

  2月25日,南京中医药大学与江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江阴天江药业有限公司合作共建“南京中医药大学-天江中药配方颗粒产业技术研究院”,并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10余项项目合作协议。该产业技术研究院由中心和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承建,通过该合作平台的建立进一步加强政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产业和地方经济转型升级。

  二、发挥重大项目牵引作用,解决行业产业共性问题

  由南京中医药大学作为项目牵头单位,中心主任段金廒教授主持的国家公益性行业专项“我国水生、耐盐中药资源的合理利用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407002,总经费:1019万元)正式启动。该项目也是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江苏省试点工作,协同了南京农业大学、中国药科大学、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等单位,力求在中药资源普查工作中开拓创新,培养一流的科研团队,取得卓越成果,发挥引领与示范作用。中心办公室主任吴启南主持的“国家基本药物所需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建设”项目(总经费:1000万元)正式启动。该项目本着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布局各品种的原则,立足江苏实际,顺应市场需求,在苏州、常州、镇江、泰州等地,选择自然条件适宜、群众经济技术基础好的乡镇,建立包括茅苍术、银杏叶、桑、黄蜀葵、芡、青蒿、荆芥等在内的7个品种的种子种苗标准化、规范化繁育基地。通过江苏省中药材种子种苗检测中心、江苏省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研究与技术服务中心的建立,建立一系列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及生产技术标准。基地建成后将定位于向全国提供优质中药材种子种苗服务,满足基本药物所需中药材种子种苗需求。

  三、聚焦产业需求,凝练建设五大协同创新平台

  中心本着“开放、协同、创新、共赢”的精神,围绕中药资源产业化和产业链延伸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科学问题和制约瓶颈,凝练形成中药资源调查与种质选育、中药材产地加工与装备、中药配伍应用及其安全性与有效性、中药制药过程关键技术与产品升级、基于生物/化学转化的中药资源生产与废弃物利用等五大创新平台。中心设立中药废弃物综合利用等15个首批重点建设项目,投入专项资金1379万元,实施周期2年。

  四、创新体制机制,保障中心良性发展

  南京中医药大学出台了《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协同创新中心”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中心为增强内生动力,建立激励机制,出台《江苏省中药资源产业化过程协同创新中心项目管理办法》、《江苏省中药资源产业化过程协同创新中心经费管理办法》、《江苏省中药资源产业化过程协同创新中心人才培养办法》、《江苏省中药资源产业化过程协同创新中心仪器设备申购管理办法》等管理措施。

南京邮电大学牵头的物联网技术与应用

协同创新中心明确2014年五大任务

   3月10日, 由南京邮电大学牵头的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协同创新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召开了2014 年中心工作计划研讨会,中心主任、南京邮电大学副校长朱洪波主持会议。智慧农业分中心代表、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副院长、国家信息农业工程技术中心常务副主任田永超,智慧节能环保分中心副主任、江苏省生态环境监控中心主任何春银,智慧电网分中心副主任、国睿集团副总经理蒋微波,智慧交通物流分中心代表、国家射频识别(RFID)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赵强,物联网民用示范应用基地代表、江苏赛联信息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钱小聪,中心秘书长张登银,中心常务副秘书长张丛生等代表参加了研讨会。

  与会代表围绕中心2014 年度工作计划进行了座谈讨论,明确了2014 年度的五大重点任务:一是积极承接地方政府的委托,对各地物联网产业发展的重大项目计划提供专家论证、咨询顾问、方案评审、协同研发、成果评估等支撑与服务;二是主动适应智慧城市发展的需要,协同有关成员单位建立智慧城市研究中心,搭建智慧城市技术与应用研发平台,为全国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支撑和服务;三是进一步加强物联网技术与应用的研发工作,重点是继续抓好上年度确定的40个技术研发项目和3个应用示范工程项目,争取有所突破,取得成效;四是大力开展物联网技术与应用的社会培训活动,重点是创办物联网大讲堂,搭建政府、高校、科研机构、有关企业和全社会沟通交流的学术平台,加强物联网发展的宣传和知识普及;五是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不断提高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协同创新的水平和质量。

本期报:省委省政府相关领导

教育部科学技术司、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

送:江苏高等学校协同创新计划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省教育厅厅领导、副巡视员,各处室、直属事业单位

  发:各高等学校、国家“2011协同创新中心”、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工程技术中心)

信息报送邮箱:dongyan@njau.edu.cn 

  人:张海珠、董 

联系电话025-8333554583335170